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社会

夜读丨天山脚下守墓人(节选)

主播读经典,陪你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武城融媒主播武灵志,今晚和您分享张明刚的文章《天山脚下守墓人》(节选)。

2017年,我从军委机关交流到武警新疆总队任职。为了更好开展工作,我找来上百本关于新疆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夜以继日,恶补知识。在阅读某书时,我发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守墓人——陈俊贵。他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于是,我和机关的同志商量,邀请他来总队作一场报告。

那天,当接陈俊贵的军车在总队机关招待所门前停下时,早已在此等候的我迎上前去:“陈老哥,我早就知道您,今天总算见面了……”他笑着说:“首长,我就是个守墓的,您客气了……”看得出来,他的笑容里蕴藏着太多故事,尤其是对牺牲战友的深切怀念。握手时,我感受到他那双手粗糙而有力量,仿佛能握住过往激情岁月里的风雨。他身材并不高大,脸庞黝黑且布满皱纹,但他那双眼睛,却如同天山上的星辰,明亮而坚定。

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 (图源:视觉中国)

我拉着陈俊贵的手,走进房间聊天。他的话语,如同天山冰雪初融时的涓涓细流,平静、从容而清澈……1979年,他所在的基建工程兵部队某团2营,正在天山修筑独库公路。那年冬天冷得出奇,不但下雪的次数比往年多,雪量还格外大。次年4月初,一场暴雪接踵而至,积雪厚达3尺。暴风雪摧毁了天山上的许多树木,也摧毁了电线杆、电话线。被暴风雪围困的2营眼看着就要断粮,又与外界失联,处境十分危险。4月5日,5连4班战士陈俊贵、陈卫星,在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的带领下,奉命下山请求救援。

两支部队相隔40里山路,若是平常,训练有素的小伙子连走带跑,半天即可轻松到达。可现在,他们顶着暴风雪,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在深厚的积雪里连走带爬……异常艰难地挪动了一天一夜后,距离目的地还差好几里。这时,他们的体力已消耗殆尽,百米山路就需要“走”1个多小时。更糟糕的是,4人均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虚脱和晕厥症状,而出发时携带的20多个馒头,也只剩最后1个了。

狂风暴雪继续肆虐,大家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的战友已经倒下不能前进了。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从干粮袋里摸出最后1个馒头——此时,谁吃下这个馒头,谁就有可能活着下山——但4人互相推让着,谁也不肯吃。最后,郑班长说:我和罗强是党员,应吃苦在前;陈卫星是老兵,也应吃苦;就陈俊贵是新兵,馒头应该给他吃。可是,陈俊贵说啥也不吃。最后,郑班长发火了,命令陈俊贵吃下这个馒头。

独库公路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 (图源:视觉中国)

那一刻,陈俊贵眼含热泪、心如刀割,他知道,这是班长的命令,也是战友的生死托付,这可是个救命馒头啊……最终,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相继牺牲在路上;陈俊贵和陈卫星被当地哈萨克牧民发现获救,并在牧民的协助下完成了任务,使全营官兵化险为夷。事后,部队党委为郑林书、罗强追记二等功、追授烈士称号。陈卫星左脚趾冻伤,右腿肌肉萎缩。陈俊贵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伤残军人。

“我死后就葬在附近的山上,让我看护部队和战友。我还有一个心愿,请你替我看望一下我的父母。”陈俊贵说,班长郑林书留给他的遗言,他始终牢记在心。他心中早已下定了决心:这辈子要留在天山,守护班长和战友们的英灵;还要去看望郑班长和所有牺牲战友的父母。1985年,陈俊贵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放弃组织上为他在辽宁辽中老家安排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回到那个曾风雪交加的地方,成为天山脚下的守墓人……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明刚

主播简介:

武灵志,武城县融媒体中心主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刘畅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