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社会

滚滚麦浪丰收在望,山东各地出实招、求实效夯实丰收基础,守好“齐鲁粮仓”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3日讯 风吹麦浪扑鼻香,又是一年麦收时。自5月中旬开始,全国小麦集中收获区域逐渐由西南转向中部地区。再过十几天山东地区的小麦也将陆续成熟进入收获期。山东作为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省,不仅在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居于全国前列,山东培育的小麦品种“济麦”“山农”“烟农”系列等也占据了全国小麦种业的“半壁江山”。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麦收季,山东各地因地制做好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夯实丰收基础,让“齐鲁粮仓”再次装满让人民安心的“山东粮”。

扩种3万亩!德州小麦灌浆期护航丰收有 “实招”

眼下,德州市846.47万亩小麦进入灌浆期,群体适中、个体健壮,播种面积较去年扩种3万亩,丰收基础坚实。为护航夏粮稳产增收,德州农业部门与气象部门紧密联动,构建灾害预警“防护网”,加强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户科学防范。农技专家提醒,小麦籽粒蜡熟末期是最佳收获期,也是“烂场雨”高发阶段。农户需紧盯天气变化,提前检修收获机械与烘干设备,抢抓晴好天气高效抢收,减少机收损耗,确保颗粒归仓。同时,优质专用小麦要实施单收、单贮、单运,以提升品质效益,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成武:小麦新品种推广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丰产丰收近在眼前,为让好品种种出好收成,成武县农业部门组织开展2025年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培训活动,全县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通过对比查看、专家答疑、互动探讨等方式,实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新技术优势,为夏粮持续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全县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200多人先后对九女集镇、天宫庙镇4处小麦试验田进行观摩。大家一边听着农技人员的现场讲解,一边交流着往年种植经验,干货满满,收获不断。

在天宫庙镇的成武县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放眼望去,94 个品种的小麦实验田整齐排列,麦穗饱满。来自全省各地的麦种技术人员纷纷向农户介绍推广各类小麦新品种。

活动现场,大家热情高涨,有的积极参与互动,向专家咨询技术细节;有的蹲下身,仔细观察小麦根部的生长情况,还有的伸手触摸麦穗,搓开麦粒,感受其饱满程度。

近年来,成武县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推广优质小麦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构建 “科研+企业+基地+农户” 的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了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本次观摩通过设置田间观摩、技术讲解、座谈交流等环节,以实地查看、专家答疑、互动探讨的方式,让参训人员直观地了解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为全县小麦新品种的后续推广应用凝聚了坚强共识。

东阿县56万亩麦田灌浆期织密“干热风”防护网 农技下沉护航夏粮丰收

眼下,东阿县56万亩小麦处于灌浆期,是粒重形成的关键期。东阿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科学防范“干热风”等气象灾害,守好小麦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东阿县牛角店镇大李村的一处麦田里,连片的小麦随风起伏,麦浪滚滚。农技人员正在田间地头现场向村民讲解小麦夏管要点,尤其是预防“干热风”的关键技术,并认真解答村民提出的疑惑和问题。

“就像人会中暑一样,小麦也会‘中暑’。轻度‘干热风’会使小麦千粒重下降1到2克,重度‘干热风’会导致小麦千粒重下降3克以上,造成千粒重、容重双降。”东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科技特派员黄绪甲介绍。

据悉,“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常见气象灾害,一旦发生,会降低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加速叶片衰老,最终导致粒重降低、品质下降。

黄绪甲进一步讲解防治措施:“对于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可在小麦灌浆初期,选无风天气浇水,避免大水漫灌,这样既能满足小麦生长用水需求,又能预防‘干热风’。在‘干热风’来临前,利用喷灌或微喷灌设施适量喷水,能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同时,结合‘一喷三防’,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可补充叶面营养,提高叶面光合强度,改善小麦生理机能,增强小麦对‘干热风’的抗性。”

东阿县坚持“藏粮于技”,为丰收增添更多保障。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强化沟通会商机制,实时监测天气变化,精准研判“干热风”等灾害风险,并及时发布预警,全力做好防范工作。

同时,紧盯天气走势,提前预防“旱涝急转”可能引发的“烂场雨”灾害,全方位筑牢小麦丰收屏障。此外,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6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制定科学的麦田间管理方案,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为夏粮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菏泽定陶:专家下乡 助力半旱作小麦稳产增收

  

近日,菏泽市定陶区老科协组织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半旱作小麦观摩和新品种测产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服务“三农”,助力夏粮增产增收。

5月21日,在冉堌镇聂庄村的40亩半旱作小麦示范基地,一株株小麦颗粒饱满,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科技工作者们分成多个小组,穿梭在麦田中,严格按照测产程序,对小麦的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折算出今年半旱作小麦亩产近1300斤,这让首次尝试种植半旱作小麦的种粮大户张中保惊叹不已。

据了解,半旱作小麦是一种节水高效的种植模式,通过采用秸秆还田、深耕保墒、精准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在减少灌溉用水的同时,实现了小麦的稳产高产。现场,科技工作者们还认真查看了小麦长势、土壤墒情等情况,并结合当前天气特点,帮助农户制定科学有效的小麦管理措施,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潍坊昌邑市:“一喷三防”护航小麦丰产丰收

每年五月中下旬,潍坊昌邑市大部分冬小麦进入灌浆期,进入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多种病虫害也进入易发期,作为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小麦“一喷三防”也适时在全市大面积展开。

“一喷三防”是指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实现保粒数、增粒重的效果,是大面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施,但要抢抓农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化的智能装备派上了用场。

从5月10日开始,潍坊昌邑市组织实施小麦“一喷三防”集中作业,农业农村局的五个技术小组全部下沉到作业现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一场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装备护航小麦丰产丰收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随着操纵杆缓缓推进,无人机轰鸣着向前驶去,麦田里形成此起彼伏的麦浪……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科高级农艺师宫瑞杰在讲解着小麦“一喷三防”的农药配伍:当前要着重做好赤霉病、白粉病、穗蚜等病虫害的防治,亩用4.5%高效氟氰菊酯40毫升,加30%戊唑醇悬浮剂15毫升,加适量的水溶性肥料,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我们公司已经连续3年参加昌邑市的小麦‘一喷三防’作业,这次公司配备了3台T70无人机,承担北孟镇3.98万亩的小麦飞防任务。T70无人机还能同步采集苗情数据,实现‘一喷三防+生长监测’双重使命,就像给麦田管理装上了‘科技翅膀’。”现场山东唯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秀水介绍。

“我自己种的800多亩小麦,两台无人机一天就完成了‘一喷三防’作业,原来人工打药,我们两口子要打十多天。”围子街道建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姚建业介绍,“快也要注重效果,无人机飞防中午温度高时不能飞,大风天气不能飞,基本上是选择早上9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飞,避免了干扰,药物和叶面肥喷洒均匀,效果更好。”姚建业在飞防作业中还有一个身份——监督员,对飞防作业的流程进行监督,用药的种类、用药的数量、飞防作业的面积、作业的轨迹等相关信息要及时回传上报给农业农村局植保科,以便及时进行汇总和调度。

昌邑市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按照“万人下乡、稳粮保供”的部署要求,着力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和农田技术指导工作。为做好当前的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下发了《2025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小麦“一喷三防”现场培训会,制作下发了《小麦“一喷三防”明白纸》2000余份,指导各类种植主体搞好飞防作业,截至目前,全市冬小麦“一喷三防”已经全覆盖。市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市镇两级技术人员对飞防区域进行了防效调查,确保飞防效果,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闪电新闻记者 杜小康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闪电新闻综合 编辑:张晓博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