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原野
刚刚,《柳叶刀》The Lancet 发布肝癌委员会重大报告,这是柳叶刀首个,由中国专家领衔的全球临床委员会癌症重大报告。
图源:参考资料 1
本次重大报告的第一个重要结论是,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与 2022 年相比,预计到 2050 年,全球范围内的肝癌新发病例数、肝癌死亡人数均将翻倍。
与此同时,报告还指出,全球有 60% 以上的肝癌病例是可以预防的。
这份报告还得出了哪些重要结论?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本文特邀此次重大报告联合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共同深入解读。
未来 25 年,病例数、死亡数将翻倍
肥胖成为肝癌新兴风险因素
和一般的综述(Review)或研究论文(Article)不同,柳叶刀委员会重大报告(Commission)是由柳叶刀发起,就医学和健康领域中重大议题,邀请跨领域内的国际顶尖专家组织成为专家智囊团,往往历时数年,提供解决医疗健康领域难题的「科学行动路线图」。
肝癌已经成为全球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位列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 5~30%。
本次《柳叶刀》肝癌委员会重大报告指出,根据已有研究数据,全球新发肝癌病例数预计将从 2022 年的约 87 万例,增长至 2050 年的约 152 万例。
与此同时,肝癌死亡人数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76 万例,上升至 2050 年的 137 万例——换句话说,未来 25 年,肝癌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将翻倍。
图源:参考资料 1
周俭教授分析道:「肝癌已然成为全球日益严峻的健康威胁,但这一增长趋势并非无法改变。」
这也是本次重大报告的另一大结论:全球 60% 以上的肝癌病例,可通过减少相关风险因素加以预防,包括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以及酒精摄入等。
目前,全球肝癌病因构成仍以病毒感染为主。其中,HBV 感染引起的肝癌在 2022 年占比为 39%,预计 2050 年将降至 36.9%,不过仍然是首要病因;HCV 感染在 2022 年占 29.1%,预计 2050 年将降至 25.9%。
而酒精性因素则将从 2022 年的 18.8% 增至 2050 年的 21.1%。
传统观念认为,肝癌主要出现于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患者群体,但最新这项报告却指出,持续升高的肥胖率正在成为肝癌的新兴风险因素。
图源:参考资料 1
前文所提的 MASLD,有 20~30% 将会进展为伴随肝脏炎症与损伤的活动性病变,即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2022 年 MASH 引起的肝癌仅占 8%,到 2050 年时预计将升高至 10.8%,增幅达 35%,且东亚和欧美的增幅更大。
对于那些既有代谢疾病、还长期饮酒的人群,肝癌死亡风险更是比单一因素高出 2.3 倍。
「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尽可能控制这样的增长率。」周俭教授介绍,经过统计测算,如果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s)能实现每年 2~5% 的目标降幅,那么到 2050 年,可以减少 880 万~1730 万人患上肝癌,770 万~1510 万人将不会因肝癌死亡。
「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是全球性的努力。」
所以,到底该怎么做呢?
51 个作者、数百次会议后的全球性报告
「我们一共有 51 个作者,大家各有各的关注重点。」周俭教授透露,为了综合得出最客观、有效的全球性方案,最终定稿的内容,是开了无数次会才形成的。
这 51 位专家来自亚欧美各洲不同国家,包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中国、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肝癌的风险因素不同,在防治经验上也存在差异。
周俭教授介绍,虽然中心思想和最终目标一直没变,但最终的稿件,与最初版本约有 80% 不同。「我们开了无数次的会,线下大的会议大概有 3、4 次,线上的会议,至少有数百次。」
图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在这无数次会议中,周俭教授表示,对他个人而言是「极大地丰富了视野」。
「作为外科医生,以往总是从『治疗』的角度看待问题,经过这么数百次的会议、接触到了医生之外,例如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等专家的观点后,对于一个疾病,尤其是从全球的眼光来看,『预防』或许是更重要的环节。」
于是,经过 3 年多的探讨,本次重大报告总结了以下几项具体的肝癌防治措施:
丁香园根据参考资料 1 整理制图
中国经验:让肝癌不再是癌中之王
除此之外,本次重大报告还重点分析了我国江苏启东的研究案例。
我国的肝癌病例数,占全球肝癌病例总数的四成以上,这与我国国内较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密切相关。
「中国的肝癌防控工作始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那时的肝癌病人,绝大部分活不过 3 个月,而且常常因为黄疸,或是大量腹水引起的严重腹胀,才得以确诊肝癌。」
樊嘉院士回忆称,为了控制肝癌,首先需要了解肝癌,因此国家在当时选择了几个肝癌高发地区开展研究,江苏启东就是其中代表。
在启东案例中,首先根据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对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 HBV 感染、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启东地区两大肝癌主因;
男性、高龄、HBeAg 阳性及高 HBV DNA 载量者,风险显著提升;
2015 年后,研究又新增了 2 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危险因素监测指标。
当时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
图源:参考资料 2、3、4
这项浩大漫长的研究,最终为世界肝癌防治贡献了几项重点干预措施的宝贵数据:
一是疫苗接种。启东在 1983 年启动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2020 年 HBsAg 阳性率从原来的 13.9% 大幅降至 0.9%。
二是控制黄曲霉素。通过改粮防霉技术,使黄曲霉毒素 B1 污染率下降 76%。同时通过规范和倡导饮用自来水,饮用水微囊藻毒素浓度达 WHO 安全标准(<0.1μg/L)。
有了这些高发区的经验,中国肝炎筛查逐渐普及,2022 年乙肝疫苗接种全面铺开,30 岁以下年轻人肝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肝硬化和肝癌发病率也就会随之降低。
「以前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现在已经摘掉了这个帽子,大家也不再谈肝癌色变,这就是中国肝癌防控最直接的效果。」樊嘉院士提道。
在中国的经验中,「乙肝疫苗」和「肝癌早筛」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对于其他肝癌高发国家和地区,这两方面尤其值得借鉴。」樊嘉院士表示,「如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强调从预防、筛查到治疗的综合防控,从国家层面,提高抗病毒治疗和抗肝癌药物的普及率等。」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提,代谢相关疾病的肝癌风险正在激增,因此周俭教授也强调,改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习惯,也是公众们需要持续关注的。
「我国后续的肝癌防治工作,应该会把重点放在『诊断关口前移』上。」樊嘉院士介绍,「未来 25 年,我们诊断出的肝癌患者中,早期病人如果能到 60% 以上,就能在极早期把它彻底根治,那么患者的生存率就能从现在的 14% 提高到 60~70% 以上。」
致谢:本文经 重大报告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 主任医师 徐泱 专业审核
策划:肯德羊|监制:islay
题图来源:参考资料 1 + 柳叶刀提供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1042-6/fulltext
[2]江苏省启东县肝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肿瘤防治研究,1973,(03):41-49.
[3]刘佩莉,苏德隆,俞顺章,等.启东县不同饮水类型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饮水与肝炎、肝癌的关系[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85,(06):427-434.
[4]陈炜,顾公望.启东乙型肝炎与肝癌的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1991,(03):185-186+159.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