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财经

港股科技的本质,是一群用科技重新定义的消费股

批),科技赛道长期受益。

防御性:消费提供现金流确定性

即使科技研发投入波动,消费端收入(如腾讯游戏、小米手机)仍能保障盈利稳定性;

内需消费受关税影响较小,政策刺激(家电补贴、以旧换新)直接利好成分股。

典型案例:小米集团

消费侧:一季度手机全球出货量前三,中国第一(数据来源:IDC);

科技侧:2017年成为全球第四家同时拥有终端及芯片研发制造能力的手机厂商,“玄戒芯片”基于4nm制程,性能赶超骁龙 8Gen2。
消费业务输血科技研发,科技突破反哺消费升级,形成闭环。

横向对比:为什么港股科技比恒生科技更“消费”?

$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的本质,是投资一群用科技重新定义消费的公司。它们既代表中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野心(半导体),也承载着14亿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刚需(智能家居、互联网、汽车)。这种双重属性,在逆全球化时代或许是最稀缺的资产标签。

从消费行业的分布上,港股科技更全面。港股科技指数中,新能源车权重更高,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股份、吉利汽车均不在恒生科技中;港股科技医药权重占比近9%,恒生科技不含医药。

也因此,港股科技的表现更佳——更能涨,不管是近一年、今年来、还是去年9.24行情以来,港股科技都跑赢了恒生科技;也更抗跌,港股科技回撤更小。

因此,从社交(腾讯)、购物(阿里)、出行(比亚迪)、健康(药明)到智能生活(小米),覆盖普通人每日高频消费场景,港股科技全方位配置“中国新经济生态圈”

在关税战加剧、全球产业链重构、刺激内需的背景下,这种“科技+消费”的双重基因,也变得更为稀缺。

作者:疾走甄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同壁财经 编辑:湖南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