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财经

新股前瞻|营收缩水盈利能力减弱,瀚天天成还能坐稳外延晶片龙头?

冲击 A 股上市无果后,碳化硅(SiC)外延行业里的佼佼者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瀚天天成)终于将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场。

智通财经注意到,日前,瀚天天成正式递表港交所主板。招股书显示,按灼识咨询报告,2023 年来若以年销售片数计算,瀚天天成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应商,24 年的市场份额超过三成。

然而,突出的市场地位并没有换来业绩的持续增长,正相反,过去几年间瀚天天成的财务表现充满了波动。数据显示,2022-2024 年,瀚天天成的收入分别为 4.41 亿元(人民币,下同)、11.43 亿元、9.74 亿元,毛利 1.97 亿元、4.45 亿元、3.32 亿元,对应毛利率 44.7%、39%、34.1%;同期,公司的净利润为 1.43 亿元、1.22 亿元、1.66 亿元。

由于外延片代工服务的收入减少,2024 年全年瀚天天成的收入较前一年度足足减少了 14.7%;更尴尬的是,由于低毛利率的外延片销售服务的销售占比提升,这一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也由 23 年的 39% 进一步下探至 34.1%。

营收、盈利能力均面临下滑压力,哪怕贵为全球外延晶片龙头,瀚天天成还能顺畅地圆梦资本市场吗?

全球龙头也难逃业绩承压?

由于具有宽禁带、高热导率、高耐击穿场强、高电子饱和速率等突出优点,碳化硅能够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实现高效、高速且稳定的电力控制与处理,被视为是支撑多种电力系统利用电力的 “智能心脏”。而碳化硅外延片,则属于碳化硅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瀚天天成成立于 2011 年,既往发展过程中,公司打破了多个国内乃至世界记录。根据财报,瀚天天成是国内首家实现商业化 3 英寸、4 英寸、6 英寸和 8 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批量供应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 8 英寸大批量外供的生产商,此外公司还牵头撰写并制定了全球首个及目前唯一的碳化硅外延国际 SEMI 标准。

就营收结构来看,瀚天天成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延片销售和外延片代工业务。2022-2024 年,外延片销售始终是公司的第一大业务来源,期间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63%、74.2%、86.2%,则逐年上升态势。其中,23 年该业务贡献收入达到 8.48 亿元,较上一年度的 2.78 亿元显著放量,但次年小幅回落至 8.4 亿元。

同期,瀚天天成的外延片代工业务占比持续萎缩,由 2022 年的 35.5% 下滑至 2024 年的 12.4%。值得一提的是,24 年该业务的收入仅为 1.21 亿元,较上年的 2.93 亿元大幅下滑。据了解,这一年公司外延片代工服务销量由 23 年的 10.42 万片骤降至 4.22 万片,这主要是因为若干客户在 23 年大量采购而 24 年需求有所减少。而该业务收入的缩水,也直接导致了公司 24 年整体收入的负增长。

除上述业务外,瀚天天成还有少部分收入来自于包括碳化硅衬底销售等其他业务。

分地域来看,瀚天天成绝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海外地区。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大中华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38.1%、26.9%、21.3%,呈逐年走低态势。以 2024 年为例,亚洲除大中华区以外区域是公司产品主要销售区域,其次是欧洲,此外公司还有少部分收入来源于北美洲客户。

考虑到现阶段原有的国际贸易秩序正遭遇严重挑战,接近八成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的瀚天天成会否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这或许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另就盈利能力来看,瀚天天成也正面临着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由于毛利率相对低的外延片销售业务收入占比在 24 年进一步增加至 86.2%,这一年公司的毛利率继续下探至 34.1%。作为对比,2022 年时瀚天天成的毛利率一度高达 44.7%。

产品跌价风险如何化解?

由于原材料成本下降、技术成熟带来的成本优化及产能大幅提升,全球碳化硅外延晶片的价格在过去几年间持续下滑。就以 6 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为例,2024 年时该产品的均价约为每片 7300 元,相较于 2020 年时的 11400 元 / 片跌幅超过三成。值得警惕的是,根据机构预测,至 2029 年时 6 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的均价或将进一步下跌至 4400 元 / 片,潜在降幅接近 40%。

毋庸讳言,外延晶片价格走势跌跌不休,这将会对瀚天天成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毕竟,至少就目前来看,6 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仍占公司销售的绝大部分。2024 年,瀚天天成 4 英寸产品的销量占比为 0.2%、8 英寸为 4.5%,而 6 英寸的占比则高达 95.2%。

或许也是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前瀚天天成正在有序扩张 8 英寸产能,以捕捉市场新的机遇。据悉,截至去年底,瀚天天成已经同全球 15 家公司建立了 8 英寸产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瀚天天成也在根据下游应用领域的行业演变情况,对现有产品进行改善与优化,并研发更大尺寸、厚度更厚、均匀性更优且缺陷更少的产品。

机遇和挑战并存,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瀚天天成在闯关 A 股失败后马不停蹄地递表港股,毕竟在持续的跌价压力之下,叠加外部不确定性还在上升,如果能够尽快登陆资本市场,那无疑有助于瀚天天成保持较高的竞争力。不过话分两头,以这些年的表现看,瀚天天成的成长性、稳定性均欠佳,且大部分收入均来自于海外客户,喜忧参半的基本面想要打动市场或许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智通财经 编辑:广东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